主頁   資料庫  中國香港  投資香港  香港營商環境 

資料庫

分享

香港營商環境

香港營商環境

一、  產業環境

香港有一個企業自由和貿易自由的經濟。在私營部份,政府在傳統上採取不干預政策,同時提供現代化,先進的商業基礎設施和健全的法律和行政框架。政府的政策使香港成為亞太地區GDP最高的經濟體,並有眾多企業家在香港設立公司。

香港現時是世界第五大貿易地區,其經濟以貿易為基礎。據估計,香港近90%的製造業產品最終會出口到其他國家,而且香港缺乏自然資源,因此嚴重依賴進口。不過,由於香港主要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對進口商品不徵稅),所以這並不會構成問題。近年來,因為有限的工業用地供應和勞動力市場緊張的狀況,令許多製造商將其一部分的生產遷往中國大陸南部,在這些地區可以利用較低的土地成本和相對便宜的勞動力供應。

為應對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香港的企業家正在將其業務現代化,引進更為先進的產品線。總體目標是從加工轉向資本密集型和先進技術生產的方向發展。同時,將就業人口由製造業轉型向服務業。由於其位於亞洲中心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門口的戰略位置,以及香港優良的通訊網絡及高效的交通系統,香港已發展成為該地區貿易,金融及商業服務的樞紐。

二、  行業框架

香港以國有控制的行業很少。政府直接管理的企業只有郵政系統,港口,供水,機場,地下鐵路公司,以及香港電台。公共事業(電力,煤氣和電話)是由政府以專營權的方式授權予私營公司經營。

香港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私人控制的。許多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份普遍不被廣泛持有。許多上市公司一開始時是由非上市前的家族持有。由於上市公司只有向公眾提供認購最少25%的已發行股本,所以在大多情況下,原有股東仍然會保留接近75%的股權。  

小企業在香港亦扮演重要角色,估計有85%的香港公司僱員的人數不到10人。

三、  政府政策目標

香港政府並沒有固定的經濟規劃,亦沒有具體的產業政策。除了上述政府控制的企業外,香港政府堅定致力於自由貿易和自由企業。因此,其政策會讓私營企業在香港的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

  1. 經濟發展規劃

    除提供基礎設施外,無論是通過直接服務還是通過與公用事業公司和自治機構的合作,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仍然是提供一個穩定的框架,在這個框架內,商業和工業能夠以最小的干預進行有效和高效的運作。為配合香港現代經濟,政府在一九八九年批准了一項重大的基建工程。它包括擴建港口設施;在大嶼山附近的赤鱲角興建一個新機場;同時在大嶼山興建和中國大陸連接的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私營和公共部門對機場和相關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將對經濟發展帶來有越來越重要的支持作用。

    政府沒有直接的權力來控制價格、通貨膨脹率、貨幣供應量或其他經濟因素。它只能為了應對經濟或社會需求的壓力才進行干預;它並不能保護或補貼生產的貨品。

    政府的財政政策目標是維持一個平衡的預算,在這幾年,政府的財政預算都有盈餘。其在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為金融業提供有利的環境,並有足夠的監管來確保投資者的信心和良好的商業環境,但政府只會作出最小程度的干預。

  2. 趨向私有化

    香港的國有的企業很少。香港的大部分公共事業,如煤氣、電力、廣播和交通設施都是私營擁有的。最近私有化亦有增長的趨勢,包括衛生保健和供水等領域。

  3. 區域/特殊行業發展

    政府沒有鼓勵區域或特殊行業發展的政策。

  4. 自由貿易區

    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

  5. 金融服務

    香港擁有先進的銀行體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截至二零零五年八月,香港銀行界共有180多間持牌銀行及超過60間接受存款的銀行。此外,160多家外資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處。由於時差,可以在倫敦和紐約營業時間以外在香港進行業務。香港亦有積極穩健的證券交易所,為投資項目籌集資金。
四、  公共/私營機構合作

公共和私營機構的沒有合作決定的正式程序。不過,政府會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向私營機構諮詢,如《基本法》等。私營機構組織了各種遊說團體,會在一些領域影響公眾意見和政府政策。

五、  勞資關係

從外國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雖然香港在近年來很多行業都出現了勞動力短缺,但在各階層仍提供了一個成熟的勞動力市場。而越來越多中產階級移民到其他國家,以致僱用和留住有經驗的工作人員來填補管理人員職位變得越來越困難。根據統計,2005年香港的失業率約為百分之六。

一般來說,香港的勞動力很少有高度組織和激進分子。只有一小部分勞動力隸屬於工會。

額外福利亦是業務的經營成本之一,主要是在較高級別的僱員。近期趨勢是增加員工福利,僱主利用福利作為保留關鍵人員的措施。

六、  海外貿易關係

  1. 貿易集團成員

    香港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原《關稅及貿易總協議》)的另一締約方,也是世界貿易組織原則在行動中的最好例證之一。

    旨在有序發展和擴大國際紡織品貿易的《多種纖維協議》(MFA)提供了香港與紡織品進口國談判雙邊限制協議的框架(目前為加拿大,歐盟,挪威及美國)。但是,當WTO成功實行關稅及貿易總協議時,MFA配額開始逐步被淘汰。這對香港的紡織服裝業產生深遠的影響,該行業在香港貨物出口量占很大一部分。正面來說,香港將會在世貿組織得到受益。這將加強和增強以最受惠國地位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的信心。

  2. 進口

    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對進口商品不徵收關稅。但對某些進口香港的商品,仍會徵收關稅。這些商品包括酒精飲料,煙草,某些碳氫化合物和甲醇。

  3. 出口

    對出口業並沒有特別的鼓勵。香港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對進出或出口的牌照規定只保持在最低要求。香港亦沒有徵收生產稅或銷售稅。

  4. 貿易障礙

    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儘管會有貿易不平衡和經濟衰退的情況出現,香港亦從未建立進口障礙。然而,香港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接受對其出口的限制,特別是來自美國的限制。

免責聲明
本文所及之內容和觀點僅為一般資訊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專業建議,啓源不對因信賴本文所及之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如果您需要進一步的資訊或協助,煩請您瀏覽本所的官方網站 www.kaizencpa.com  或透過下列方式與本所聯絡:
電郵: info@kaizencpa.com
電話: +852 2341 1444
手提電話:+852 5616 4140, +86 152 1943 4614
WhatsApp, Line 和微信: +852 5616 4140
Skype: kaizencpa

我們的辦事處香港 - 深圳 - 上海 - 北京 - 新加坡 - 台北 - 紐約 - 倫敦 - 東京 - 吉隆坡

下載: 香港營商環境 [PDF]

語言選擇

English

日本語

简体中文

關閉